杨氏源流(十五)-------轶闻趣事(1)

   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30日 佚名


雀报呈祥

雀报呈祥是关于杨震父杨宝救黄雀得善报的一段传说。 杨宝,字稚渊,为人善良,清高正直,学识渊博,虽一生不曾为官,但以人品名重一时,深得人们尊敬。

传说杨宝九岁时,进华山牛心峪砍柴,看到一只黄色的小鸟被老鹰啄伤,坠落树下,被蝼蛄、蚂蚁围困。杨宝见状顿生怜悯,小心翼翼地将小黄鸟抱持回家,并把它放在一个箱子里,铺上布帛,精心养护,还专门采些黄花喂它。三月后,黄鸟的羽毛终于重新丰满了,杨宝便将它逮到牛心峪峰头放飞。这天晚上,杨宝正在灯下读书,一位黄衣童子带着四枚白色玉环来见杨宝,再三向杨宝拜谢说:"我是西王母的使者,出使东海,途遇妖鹰,遭遇横祸。承蒙您仁慈博爱,救了我的性命,我由衷地感谢您的救命之恩。"说罢,黄衣童子拿出四枚玉环赠给杨宝,又说:"使您的子孙世代清白,官至三公,如这些玉环洁白无瑕。"说完,黄衣童子转眼就不见了。后来,果如黄衣童子所言,杨宝子杨震、震子杨秉、秉子杨赐、赐子杨彪都因功绩卓著且清廉公正而蝉连四代太尉,成为中国政治史上一段千年流传的佳话。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,雀报呈祥的神话传说还被文人写进了《续齐谐记》一书中,并与另一知恩图报的结草故事连缀成"结草衔环"的成语典故被引用至今。

今华山牛心峰头有放雀台遗址,为华山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。

鳢堂集庆

史书记载,关西夫子杨震五十岁前,对州郡长官荐他出仕辅政的召请置之不理,除在华山牛心峪、泉店设馆授徒外,还数年"客居于湖",也就是说在今河南省灵宝市豫灵镇一带设馆讲学。此间一日,传说杨震正在讲课,忽然有一只鹳雀口中衔着三条鳢鱼飞落在讲堂门前,闻者皆呼奇异。主持学馆工作的人把鱼拿到杨震面前说:"蛇鳢者,卿大夫服之象也,数三者,法三台也,先生自此升矣!"意思是说,鳢,即鳝鱼,鳝鱼形同蛇,故称鳝蛇,其身体颜色黄底有黑纹,是公卿大夫服饰的象征。鳝鱼一共有三条,是预示先生要贵为三公,您从此就要升迁了。

尽管以鳝蛇象征公卿是附会之谈,然而杨震在知天命之年果然经大将军邓骘举荐,四迁荆州刺史、东莱太守,后又升任司徒、太尉。为纪念鳝堂集庆一说,后世遂称杨震讲堂为"三鳝堂".堂故址在今灵宝豫灵镇杨家村西边的高地上,并成为阌乡县十二景观之一。

金投暮夜

金投暮夜是汉太尉杨震生平事迹中一段广为传播的佳话。《后汉书·杨震传》记述,杨震经邓骘举荐,离开教书生涯步入仕途后,恪尽职守,荐才举贤,鼎力辅政。永初六年升迁为东莱太守。

东莱在今山东省胶莱河以东,杨震上任时,需经过山东昌邑县。当时的昌邑县令叫王密,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推荐提拔起来的官员。为了感谢杨震的知遇之恩,王密怀揣黄金,趁天黑无人时到杨震下榻的驿馆去辞谢。面对黄金,杨震很伤心,他觉得王密太不理解他的为人处事了。他强压着心头的不快,语重心长的对王密说:"当初举荐你,是我看重你的品行和才学,可你却不知我的心,竟揣着黄金来见我,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啊!"王密以为杨震怕接受馈赠被人知道影响声名,便悄悄地说:"深夜无人,这件事不会泄露出去的。"王密的话使杨震更加生气,他不由得拍案而起,恼怒地说:"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谓无知!"王密看杨震动了气,深感自己做错了事,抱着黄金羞愧地退了出去。

杨震暮夜拒金的故事很快在当地广为流传,百姓都为杨震居官清廉、洁身自好的品格所打动,亲切地称他"四知先生".为了纪念他清正廉洁、光明正大、表里如一的高风亮节,各地都纷纷以"四知"来命名他生活、工作过的地方,如昌邑县的"四知台"、莱州府的"四知堂"、华阴泉店村的"四知书院"、潼关吊桥的"四知乡"等。

后世为了鞭挞当时那些借用手中权力、索贿受贿、坑害百姓的贪官污吏,文人们在百姓对杨震的赞颂声中,借拒金的故事,提炼创造了"金投暮夜"、"四知金"、"故吏金"、"暮夜金"、"报杨金"等典故,以讽喻那些秘密行贿和非义馈赠的人和事。并且,文人们常在自己的作品中引用这些典故,以表明自己的政治立场和处世态度。如:杜甫有"应过数粒食,得还四知金"诗句;《隋书·韦世康传》中有:"志除三惑,心慎四知,以不贪而为宝,处膏脂而莫润"句;李峤有:"方有杨伯起,独有四知名"诗;石琦《暮夜金》诗日:"暮夜金,光陆离,故人心,君不知";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一文中有"虽复投报杨金,君子以之贻戒"句;洪舁《长生殿》戏文第三出中有"全凭仗金投暮夜,把一身离阱穴"句等等。另外,"四知拒金"甚至成了杨震生平事迹的集中代表,古人题咏杨震时都会写到这件事,千百年来众口皆碑,吟颂不衰。在两个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今天,这些典故的运用依然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,愿所有以人民公仆自居的人们都能从中得到警戒和教益。

大鸟吊孝

大鸟吊孝是有关汉太尉杨震的一段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轶闻趣事。传说杨震蒙冤昭雪改葬潼亭时,有一只大鸟飞落在杨震灵柩前,一边悲鸣,一边不停地俯仰致礼,眼泪纷纷掉落,把地面都滴湿了。直到将杨震的灵柩安葬好,大鸟才向华山东的朝阳山飞去。由于大鸟的翎羽落在了朝阳山的一道山岭上,后人便把这道山岭命名为留翎崾。弘农郡太守深感此事奇异,报知朝廷,朝廷在拨银建造杨震陵园时,还特地让工匠雕刻了一座大鸟石像,树在杨震墓前,以纪念大鸟吊孝的事。

关于这只大鸟吊孝的情况,当地众说纷纭。有说大鸟的羽毛呈五种颜色,身高丈余,两只翅膀长二丈三尺,百姓谁也叫不上它的名字。还传说,大鸟在杨震改葬的前十多天就来到潼亭,栖在潼亭的一棵大树上,等杨震的灵柩来了,便飞落在地,缓步走到灵柩前,低头垂泪。围观的人很多,有人还去抚摸搂抱,鸟一点儿也不惊怕,神态安祥。也有人说,此鸟是杨震在双泉村设馆授徒时,救护饲养的那只鹳雀,也就是仙鹤,它曾经在杨震于河南灵宝阌乡县教书时,为杨震的讲堂上衔三条鳢鱼,以预报杨震有卿大夫的职位。后来杨震出仕,白鹤就飞隐在华山朝阳山。杨震蒙难后,白鹤常在潼亭一带悲啼,杨震昭雪改葬,老百姓便在白鹤飞落的地方为杨震选择了墓地。

由于白鹤吊孝事,在潼亭居住的老百姓便称村名为吊孝村,后来有人嫌吊孝村名不吉,就改为吊桥村。

大鸟吊孝事无论是真是假,但故事的本身寄托了老百姓对清官廉吏的一种肯定、一种赞赏、一种向往。所以,这个故事在当时影响很广,以至于历史学家和历代文人在为杨震树碑立传时都要提到此事。《后汉书》、《续后汉书》、《谢承书》等历史书籍中都有生动翔实地记述。明诗人张瀚有诗吟道:

夫子关西杰,脱迹湖城隈。

四知心不负,三疏祸成胎。

谮言君未悟,大鸟空遗哀。

杨果孔禽

杨修自小就俊逸聪慧,才思敏捷。九岁那年,有个叫孔君平的人来拜见杨彪。杨修看父亲不在家中,连忙让座沏茶,并端出水果招待孔君平。孑L君平从盘中拿起一颗杨梅对杨修说:"杨梅,杨梅,名副其实的杨家果也!"杨修笑嘻嘻地问孔君平:"请问,孔雀是夫子的家禽吗?"孔君平半晌噎得说不出话来。后来,这段趣闻被文人写进了《启颜录》一书。

鸡 肋

《三国志·武帝纪》裴松之注引《九州春秋》记述:曹操出兵汉中进攻刘备,连吃败仗,后发觉形势不利,想撤退又碍于面子。时值晚宴,曹操在餐桌上夹起一根鸡肋,欲吃不吃,犹疑不定。此间适逢下属来问夜间口令,曹操顺口回答: "鸡肋!"众属皆不解何意,唯杨修宴罢立即收拾行装,做离开汉中的准备。别人问他如何得知曹操要撤兵,杨修说:"鸡肋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丞相把汉中当作'鸡肋',说明他觉得留在汉中没味道,要回去了。"果然不出杨修所料,不几日曹操就下令撤军回朝。杨修从鸡肋为军中口令事猜透了曹操的心事,虽招得曹操嫉恨,但鸡肋典故却为后人沿用至今,以比喻对某事物守则无味,弃则可惜。

愚智三十里

人们常引用"愚智三十里"典故来比喻人和人之间智慧差距很大,其典源出自曹操与杨修观赏曹娥碑时的一段轶闻。

曹娥是东汉时有名的孝女,朝廷命官度尚也被她的事迹感动,为她造墓碑一通。因其碑刻诔辞优美,深得世人赞誉。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蔡邕也为碑文所动,题八字刻在碑阴以示赞美。这八字是"黄绢、幼妇、外孙、蒜臼".一次,曹操下江南,路过此碑,在碑下留连许久,大加褒扬,但却对碑阴蔡邕所题八字疑惑不解。他只好问同行的主簿杨修说:"卿知晓这八字的意思吗?"杨修答:"臣下知道。黄绢者……"曹操急忙阻止说:"卿先不要讲出来,容我再想想。"于是二人并辔同行,走过三十里后,曹操说:"我已猜出那八字的意思了,卿不妨先讲讲你的理解。"杨修说:"黄绢是色丝的隐语,色丝者,绝也;幼妇是少女的隐语,少女者,妙也;外孙是女子的隐语,女子者,好也;蒜臼是受辛的隐语,受辛,辞也;八个字连在一起,即绝妙好辞也。这是蔡邕对碑文的赞美。"曹操听罢笑着说:"我也是这样猜想的,只不过我的才思与卿相差三十里啊。"晋时人裴启把这段轶闻写进了《语林》一书,使这段轶闻也作为典故流传下来。《语林》记述"有智无智隔三十里,此之谓也".后世文人多用此典,黄庭坚《送张林翁赴秦签》诗中吟到:"短长不登四万日,愚智相去三十里。"题门解意。

曹操任丞相期间大兴土木,建筑宅第。后花园工程将要竣工时,主持工程修建的人请曹操浏览。曹操在园中转了一圈,临走时什么话也没说,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。工匠们不解其意,就去请教杨修。杨修对工匠们说,丞相嫌你们把园门造得太大了。监工的人恍然大悟,令工匠连夜修改设计方案,重新建造园门。完工后请曹操验收,曹操面对修改后的园门,满意地说:"我的心意幸亏你们还能领会。"工匠们说:"多亏杨主簿赐教。"曹操得知又是杨修参透了自己的心机,口上不说,心中老大的不快。此事也最终成为曹操嫉恨杀害杨修的原因之一人一口酥。

曹操拜相专权后,有人给他送了一盒精美的酥,曹操尝了一口,突然灵机一动,想考考周围文臣武将的才智,就在酥盒上竖写了"一合酥"三字,让使臣送给文武大臣。大臣们面对这盒酥,百思不得其解,就请来杨修求教。杨修看到盒子上的字,打开盒子,拿出便吃。大家问他怎么敢吃魏王的东西,杨修说:"是魏王让我们一人一口酥嘛!"在场的文臣武将都为杨修的聪敏而拍案叫绝


分享按钮>>杨氏源流(十四)-------旷世精英(11)
>>杨氏源流(十六)---------轶闻趣事(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