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省杨氏文化促进会:杨家将故居在山西的十二个理由

   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27日 杨安生


《宋史》二百七十二《杨业传》中记载: 杨业,并州太原人。业幼倜傥任侠,善骑射,好畋猎, 所获倍于人。尝谓其徒曰:“我他日为将用兵,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。”弱冠事刘 崇,为保卫指挥使,以骁勇闻。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,屡立战功,所向克捷,国人号为“无敌”。
而山西代县杨忠武祠所存放的历代〈杨氏族谱〉,杨业父亲写杨衮。史学们都说,考证历史要以史书为证。而山西杨家将的后人始终不承认杨信所说,坚持以杨衮为准。他们的十二个理由如下:
一、 族谱是纪念家族先祖传世的一种承载,祖祖代代以祖记传世,谁也不可能将自己的父亲搞错了。关于世上人云不能亦云。
二、关于宋代杨业,有同名同姓两人。曾巩作《隆平集》云:“杨邺,或继邺,麟州人。”经查,此杨邺非杨业,《南唐志》记载:杨邺,麟州人,南唐官吏,娶妻折氏,后归宋,战死于山东。《今纪屯》一书记载:“杨邺,北朝人杨贤十九世孙,由教头擢谏大将军,宋敕无倭府。”
三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云:“业不知书,忠烈武勇,有智谋,练习攻战,与士卒同甘苦。”陕西麟州杨信为宰相世家,文韬武略,而其儿子竟然不识字,没有文化,将杨业与杨信家庭联系一起,很勉强。
四、杨信在广顺元年(951)卒,出生于916年,杨业生于932年,当时杨信16岁。且杨信在各史书中无传,有无此人另当别论,其子重勋史学家钱大昕所撰《二十二史考异》卷七十七,疑重勋为列传第三十三并州人杨美,因谓美与业盖昆弟行。
五、“弱冠事刘崇,为保卫指挥使,以骁勇闻,累迁至建雄节度使。”弱冠,医学家讲,在十五至十七岁之际,已成熟,但尚不具备性生活的年龄。杨信十五岁结婚生子,医学讲不太可能。业以剌史之子,何至为人所养?且刘崇于周广顺元年始称帝,信已受命于周,周汉世仇,信何以遗子入虎口,至父子各事一国?
六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卷135云,杨业录入供奉的儿子有五人,贵子二人,除养子延玉战死外都具其名,而欧阳修为神木杨琪写墓志铭,只写杨业与六郎,是无知?还是有意隐慝?已故学者余嘉锡撰文说:“杨业父子之名在北宋不甚著。”欧阳氏并不知杨业的详情,撰写碑铭仅依据杨琪家人的一家之言。
七、《续资治通鉴长编》云:“业老于边事,洞晓故情。”老于边事,说明杨业从小就生活战斗在边境,随父为汉守边御辽,以随事应变,与辽角胜负于三十年。其父杨衮在刘均帐下,驻军应县驻防守边,业随其父兄在边境生活,是老于边事的真实写照。而同时佘太君父亲佘之风也是雁门关守将,北京图书馆保存的(佘氏大族谱)中有记。业与佘赛花从小青梅竹马的基础在边关。北汉为了杨衮忠于职守,将儿子业作为人质留在晋阳城是符合情理的。另外,刘帝的奶奶杨氏是杨衮的姑妈,由亲属关系过渡为养子也是符合情理的。杨衮在战事频繁中给自己留后扬名,也是符合情理的。
八、关于杨衮,联汉攻周,是个斗士,周恨衮,诬其为少数民族或汉人败类是符合情理的,并为衮加爵为辽政事令,但辽国是不认可的。辽国的政事令为耶律敌禄,而非杨衮。衮攻周,只是受汉委托从辽借兵,领兵人是政事令耶律敌禄。
九、关于佘太君为折太君,流传于李慈铭之言及清朝编《岢岚州志》和《保德州志》。明清以后,编谱志作假者盛。已故学者余嘉锡撰文说:“《岢岚州志》和《保德州志》及光绪《山西通志》顾不可信。折德扆守府州,屡败北汉兵,而业时值汉将,两军相战,业不应娶折氏女。”“李氏所言大中祥符三年之折太君碑,从来不见着录。”毕沅《关中金石记》卷文,“有折克行神道跋云,世以折太君碑,皆出误传,考太君德扆之女,杨业之妻也,墓在保德州折宣窝村,非此也。”封建社会嫁出的闺女泼出去的水,此有回锅一说?
十、杨端族谱记:播州土司杨端(太原市阳曲鸿安柳十字街人),唐骑都尉,领兵1500人,由宰相杨国忠荐,自费到播州巢匪有功,后代世袭土司。杨端传四代,子晔----部射---三公--宝、实----昭,昭无子,经查谱,和山西杨家将同谱同族同属扶风堂,则招杨六郎长子杨充广子文贵为继子,改名为杨贵迁,承嗣杨昭为播州州主。
据浙江杨端族谱写:我祖讳弘礼,授兵部侍郎,祖讳景山,为国子监司,吾父表滋,亦居户部尚书之位,不添关西之风,端添列太师,缪承宣德,咏黄花而歌湛露,平南蛮而入播国,桑梓既远,恐世系之绪坠,特垂谱序以示子孙。从谱中看出,山西杨家将上祖世代居山西,隋朝帝君迁西安,杨景山携次子表滋到浙江做官。次子表磁留山西阳曲继承家业,这一支就是杨家将的祖先。
十一、杨五郎出家五台山,佘太君为避陷害,送孙十六人随杨五郎上山池了僧兵,每人携带韵一块,上书始祖:杨衮,现有三块仍存在杨家将后人手中,是最好的见证。
十二、随着社会的发展,杨家将精神永存,但也不乏数人,他们信奉金钱万能,“宁做富人的狗,不做穷死的杨家人。”这种“投降兴趣”或“数典忘宗”行为,其实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需求,我们不必为此生气。关于历史难题大家来解,不必依靠几个专家来说。


分享按钮>>访台湾老兵师秋生(熊猫离乡与我的归乡)
>>浙江温州南监(现东门洋)杨氏宗亲联谊会会徽